07 MAY 2021
对抗失眠
是否常见大清早的公交车或地铁上,许多人呈现昏昏欲睡状态。按人的一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,故睡眠障碍是大家极度关切的健康问题;一夜的熟睡,更是隔日精神振作、心情愉快和工作胜任的保证。
临床上因睡眠问题的患者中,有因年纪大之频尿现象,造成睡眠中断;有些则因帕金森氏症、忧郁症、焦虑症、50肩等疾病或服用抗忧郁剂、降血压药等药物引起;但多数病人,主要因为不佳的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引起,上述患者常抱怨无法入眠、睡眠中断,甚或恶梦连连,以致多数人常服用安眠药度过漫漫长夜,长期依赖安眠药,除产生药物耐受性及依赖性问题与造成肝脏负担外,甚至有嗜睡、头昏痛、反应迟钝及记忆力减退,甚至升高罹患失智症风险…等副作用。
中医如何看待失眠这件事
观其原因,主要可分为:
1. 情志失常
过喜、过怒、过哀,导致脏腑功能失调,例如:白天因为上司责骂,肝气郁结而化火,邪火扰动心神。
2. 饮食不节
暴饮暴食,食物停滞,脾胃受损,例如:胃食道逆流;而浓茶、咖啡、酒类饮料亦是造成失眠的原因。
3. 劳逸失调
过度疲劳则伤脾,或平日不喜劳动亦使脾虚气弱,无法产生气血,导致心神失养。
4. 病后体虚
久病导致血虚,年纪衰老血少,引起心血不足,心神不安。
失眠之辨证应区分:
1. 虚证,多属阴血不足,心失所养;
临床特点:体质瘦弱,面色苍白无光彩,常感疲劳不喜说话,心悸健忘。
2. 实证,为邪热扰心;
临床特点:心烦容易生气,喉咙干、口苦,便秘、小便黄。
如果性情急躁、易生气而失眠,多属肝火内扰;肚子胀闷、舌苔白、厚而失眠,多为胃腑宿食,痰热内盛;心情烦躁、心悸,头晕健忘而失眠,多为阴虚火旺,心肾不交;面色苍白无光彩、四肢倦怠、易累而失眠,多属脾虚不运,心神失养;心烦失眠,容易受到惊吓,多属心胆气虚。
在治疗上,应当补虚泻实,调整脏腑的阴阳为原则。实证则泻其有余,如疏肝泻火,清化痰热,消导和中;虚证则补其不足,如益气养血,健脾补肝益肾。并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,如养血安神,镇惊安神,清心安神。
中药调理上,须由医师按患者实际状况辨证论治,或以酸枣仁汤、六味地黄丸、归脾汤、龙胆泻肝汤或黄连温胆汤…等药物来治疗。在穴位治疗上,可针灸或按压耳神门、百会、神门、三阴交、太溪、内关、太冲等穴,或以贴敷涌泉穴治疗;此外,平常也可以刮痧板疏通头部气血循环。
不良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:
1. 睡前看计算机、使用3C产品:因接收过多讯息。
2. 洗完澡马上睡觉:为使核心体温下降,可在睡前1.5~2小时冲热水澡令体温上升,接着身体就会自动调降体温,2个小时后中心体温下降,自然就会想睡觉。
3. 剧烈运动:接近睡前可做些和缓的伸展运动或打坐,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。
4. 睡前吃消夜:睡前两小时最好不要再吃东西,以免造成肠胃负担、胃酸分泌增加,导致半夜胃食道逆流,且晚餐后少喝水及饮料,以避免夜间频尿。
5. 喝酒助眠:喝酒虽令人快速入睡,但是当酒精代谢后,半夜就会忽然清醒,且饮酒后睡眠质量差,几乎只剩浅眠,无助于恢复体力。
6. 躺在床上计划事情:睡觉的时候最好什么都不要想,如果要回顾今天、计划明天,应该在睡觉前就把这些事情记下来,不要等到躺在床上时才想。
7. 睡不着仍躺在床上:睡不着时就应该起床、离开卧室去做别的事情(如到客厅听轻柔音乐,但须保持光线昏暗),等到真的很想睡再回去睡。
平时应养成规则之睡眠作息,维持舒适的睡眠环境,应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状况。